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加大,上班之外的空闲不足以用来照顾孩子,因此“隔代教育”一词也随之出现,即往往是婆婆爷爷、外公外婆这样的老一辈代替父母进行带娃教育。而在农村这样的现象就更是常见了,想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更大程度上的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成了不少农村父母的不二选择,而孩子往往就被托付给家中自由时间充裕的老人进行照看。但是老一代比起新时代的年轻人,相对来说缺乏一些教育的重视性,往往会更加溺爱孩子,且在当今发展变迁较快的时代,而孩子往往会更容易接收到一些外界自己无法判断好与不好的影响,但老一辈往往容易和孩子产生较大的沟通代沟,导致许多孩子缺少恰当的心理疏导,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形成了不好的品格。针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弊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展开讨论相关问题的应对方法。
【资料图】
在课后,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包括登录网络教学系统次数、学习时长、测试成绩以及小组作业等,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他人作品、随时上传学习资料、参与小组讨论等。在课后,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应用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外,最主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即基于智能手机的交互内容具有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随时上传、创新学习作品和学习资源,不断将更为优质的、更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体现了学习资源的生成性和动态性[5],并随着学习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充实。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源的单独提供者,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技术………………………………………………………苏宣瑞,邹秀清,丁勇 24-6-41
1.改善老人观念,发挥家庭作用 1.1 摒弃错误观念,展开科学教育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新时代也有了更加新式的教育理念。但是隔代教育通常是作为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家庭教育抚养儿童,而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通常比较陈旧落后,教育方面往往比较传统迂回。在面对孙子孙女也往往会出现补偿心理,想要弥补留守儿童的父爱母爱,对孩子倍加溺爱,百依百顺。因此,改善隔代教育的弊端,首先可以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老辈入手,加大宣传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改善老一辈教育上的误区,让老一辈摒弃错误观念。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可以适当给孩子多一点情感上的关怀,而并非对于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纵容孩子的恶习。比如,可以家庭学校二力合作,老师进行家访,关注孩子的家庭情况,教给老辈更多的科学教育方法,让老一辈正确对待孩子的请求,可以适当的给予,不能溺爱孩子。老师还可以直接定期给父母沟通学生情况,根据孩子情况给予正确的教育措施,再由父母间接转告,劝导老辈正确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变化。老一辈也要多与孩子沟通,比如,平时定期沟通,吃饭时,干活时,都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最近的心理状态,校园生活情况等。给予情感上的关怀,避免关怀不到位,产生隔阂。在生活上的错误,要及时地提出批评,严格要求孩子,促进孩子进行改正,以免孩子养成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尽可能帮助老人改善一些错误教育观念,用科学积极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1.2 结合老人经验,放大教育优势老人帮子女带娃的隔代教育,由于老人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往往会溺爱孩子,或者忽略孩子的一些心理上的需求。虽然老人观念传统,但毕竟饱经岁月,仍然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感受,不妨帮助老人放大其身上的教育优势,让孩子们能够得到更优化的教育。比如,学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多去听听老一辈经历的故事,很多历史,很多苦难,很多经历,是年纪尚浅的孩子们还没有切实感受过的,老人作为丰富的经历,他们一生的某些经历可以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讲述给孩子们听。另外,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爸妈不在身边的隔代教育,变得叛逆跋扈,面对老人的耐心劝导,反而对最亲近的亲人恶语相向,不会理解尊重老人。学校和父母还可以利用老人这一角色的特点,多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的“孝”以及“尊老爱幼”的儒家思想,比如,学校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多去珍惜回顾家人们对自己的付出,抱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学会去感激生命中为我们好的亲人们,帮助孩子们树立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的观念。父母在与孩子的电话沟通时,在关怀孩子的同时,也可以多传授尊重老人、陪伴老人的思想,让孩子们明是非,懂事理,而不是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对自己好的老者身上。隔代教育虽存在许多弊端,但也具有教育意义之处,利用老人经历丰富的特点,透过老一辈的经历,学习老一辈身上的美好品质。另外,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的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意义。
2.关注孩子心理,加强父母关怀 2.1 增强沟通交流,关注心理健康对于父母远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来说,往往内心的心理状态是最应该关注的,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他们有的往往敏感而缺乏自信,不能够很好地去参与融入集体,进而内心更加孤独。他们有的因为身边没有人能够及时指明是非对错,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误信他人,误入歧途。他们有的封闭自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往往年龄较大也难以理解小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倾诉的对象的他们,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都没办法及时表达,甚至受到了委屈也没办法及时诉说。因此,这时候父母就更应该加强与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哪怕是远程电话的交流模式,也能够为孩子们带来一丝慰藉,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弥补部分情感上的缺失。比如,可以提高与孩子的通话频率,不要以为孩子在家中有父母照看,就减少交流次数,一个孩子,他应该具备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健康更应该是心理上的健康。而且对于年少懵懂的孩子,就是需要家长对于其正确是否的引导,其内心世界的关爱,来避免孩子们过于自卑拘谨,又或是走上不归之路。另外,还可以通过与校内老师沟通,或者与老人沟通,来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地做出一些干预,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农村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关爱,老人往往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情况,这时更加需要父母去多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2.2 树立父母威信,纠正孩子缺点受隔代教育的农村孩子们,往往信息来源有限,再加上平时身边没有父母去教导事物好坏,老一辈往往也只在意孩子们的吃穿住行,还常常怀有一颗弥补之心,对孙辈百依百顺,过分宠爱,纵容孩子的恶习。种种因素导致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标尺导向,沾染恶习,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远在外地父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家中老人对待孩子较为宠溺,但远方的父母就更要担负起引导孩子对错的责任,从老人、老师等渠道关注孩子的成长。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应该树立家长的威信,利用家长的教育功能,去及时纠正孩子的是非观念。比如,孩子在做了错误的事后,不要只因为觉得亏欠,而不舍得去进行正向的教育,把握好教育力度进行适度批评,再讲讲道理,开导孩子。除此之外,即使远在外地,也应该做好对孩子成长的一些反馈工作。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敏感,往往需要在正确的事上给予鼓励,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如,在孩子的学习成绩进步时,可以对于孩子进行言语表扬,给予奖励,让孩子们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做出正确的表现。一个孩子的成长,正确的品格教育是有必要的,为了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父母更应该做好对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反馈工作,树立家长的威信,监督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3.学校正向引导,丰富校园活动 3.1 组织校园活动,增添学生活力对于农村的隔代教育儿童,很多孩子会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少,让自己陷入一种情感不外泄的状态,但是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越来越自卑、内向,缺少了青春期孩子应有的那份朝气。因此,学习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在学校中多组织趣味的校园活动,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来激发孩子的青春活力,让他们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绽放自己的光芒。第一,可以组织充满趣味性的体育类活动,锻炼身体健康的同时,增强孩子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开展一学期一次的运动会,举行接力跑、拔河、跳绳等等集体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找到一种自我存在感,来弥补家庭关爱的缺失。第二,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学习的活动,隔代学生除了心理健康外,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不能够及时监管,而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能够解答那些学习问题,部分孩子还会存在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在学校里,可以把孩子们分为小组的模式,互相帮助,参与课堂上的问答讨论活动。课下也可以互相监督帮助,提升学习效果。第三,在学习除了智力上的学习发展,还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美育培养,让孩子们发现更多生活中存在的美好事物,去发掘除学习以外的爱好或梦想,找到自我前进的方向。比如,开展班级之间的唱歌表演活动、动手创作手工活动、朗读美文活动、好书阅读活动……来发掘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能够分担弥补一些隔代教育的缺失。通过校内的各式各样的多彩活动,帮助孩子们绽放自我的青春活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以往的校园活动中,教授一般习惯于单独组织活动或者在学生父母在家的时候让学生家长来参加,虽然也可以完成既定的活动目的,但是对于却缺少对于隔代教育活动,很多老人根本不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情况,很难完成隔代教育。因此教师应该组织一些隔代教育内容,让学生和长辈参与进来,帮助老人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情况,改变隔代教育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校园一日游,让学生带领家中的长辈到学校参观,看看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帮助家中老人做一些简单家务,让老人为学生讲一些以往的故事和经历,以此促进老人和学生的相互了解,进而改变隔代教育情况。
3.2 加强素质教育,关爱留守学生在多元化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父母在外的孩子们接受的隔代教育显得格外单薄。乡村教育本就不比城市教育,孩子们更加容易受到五花八门的杂乱信息干扰,因此,更需要学校老师起到表率作用,加强校内的素质教育,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完整性。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就家庭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对于隔代教育类学生加以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比如,定期进行上门走访,与家中老人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同时也给老人们传输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还可以记录留守家庭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及时与远在外地的孩子父母进行沟通,让父母更全面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劝导父母们增强与孩子直接的沟通交流。此外,班内多开展素质教育,农村的孩子们更加纯真也更加不容易看清事物好坏。针对各个可能缺失的教育方面展开班会活动,如感恩长辈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性教育、人际交往之道的教育等等,尽量去弥补一些留守家庭不能够顾全得到的教育方面,帮助孩子们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素质修养的提升。另外 ,老师可以是教书育人的师父,亦可以是朋友。重点关注留守家庭孩子,关注他们的上课状态、作业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等等,可以利用谈心的方式,和留守家庭的孩子们进行沟通,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言语中发掘他们所缺少的关怀,对于他们存在的生活困难,进行解答和学校方面尽可能的援助。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强素质教育,改善隔代教育的不足之处。
4.发挥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关怀 4.1 政府出台政策,帮助农村家庭农村的隔代教育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家庭贫困,父母需要外出打工,更加多大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来维持家中生计,因此,教育孩子的大任就落在了精力时间更加充沛的老人身上。但是这样缺少父母关爱,加上老人教育观念较为古板陈旧,很容易出现一些教育弊端,孩子学习落后问题,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孩子品格养成问题等等。为了缓解这样的教育问题,政府方面也可以进行政策上的调整,帮助农村家庭减轻经济压力负担,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点时间接收到父母在身边的陪伴。第一,首先就要全面加强落实一些农村地区困难户口可以享受的一些福利政策,尽可能从经济层面上帮助那些需要外出打工的贫困家庭,减少生活压力,让留守儿童父亲母亲可以多抽时间回去陪伴孩子,保证孩子的教育。第二,政府还可以就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登记处理,记录下留守家庭的相关信息,根据各家的情况,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安排,村落就近的合适的工作岗位。第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也可以去隔代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为该家庭的老人孩子配送一些需要的生活物资,和孩子学习需要的用具等等,还可以与孩子沟通,开导其心理问题。与老辈沟通,传输些许科学正确的育人方法。面对当代农村隔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还可以通过社会力量,政府的相关帮助,来帮助这些家庭,让孩子能够受到更好更完善的教育。
面状因素因子,是指不扩散的因子,其指标的好坏仅局限在该处地块内[14,17]。面状影响因子有坡度、土壤养分状况、灌溉保证率等共16个。
4.2 号召社会人士,开展志愿援助农村隔代教育现象的存在还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去改善这种教育的弊端。可以通过社会面广大宣传这样的农村现象,组织爱心志愿团队,组织社会性捐赠等等,来帮助改善农村隔代教育中不足的教育物资。社会爱心人士或者公益性组织可以与校方合作,关爱农村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比如,在学校去设置图书角,放置一些城区捐献的图书,供这些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阅读,为他们优化教育条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心。还可以展开一些公益性活动,如在传统节日这样的特殊日子时,为隔代家庭送去关怀,比如,端午节时期,组织隔代家庭的孩子与老人与志愿者一起参与包粽子活动。中秋节时期,号召志愿者为隔代家庭发放月饼。儿童节、重阳节,为老人孩子办活动送祝福等等,让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也让隔代教育老人与孩子的相处更加融洽。另外,对于农村隔代教育家庭,常常会有生活较困难的状况,志愿团队可以号召社会力量,发起社会性援助,多为该类家庭带去需要的生活物资,如基本的柴米油盐。还可以为处于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带去必需的学习用品、学习器具、书籍、课本等等。从社会面加大对于这一群体的宣传,利用社会的志愿力量,去给农村的老人孩子带去更多的关怀,加大对农村隔代教育弊端的重视,直面问题,尽可能去完善一些缺失与不足。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需要成为老人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帮助完成老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心理会逐步产生变化,对于外界的情感信息虽然敏感但很少愿意主动表达,更是由于思想代沟导致老人与学生之间出现沟通不当、难以相互理解等情况,因此志愿者可以定期与老人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和老人解决沟通问题。
结束语当代农村的隔代教育仍旧存在种种弊端,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维度来关注教育问题,弥补部分教育缺失,尽可能的给这些留守儿童积极正面的教育,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当代农村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2):236.
[2]马琼.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235.
[3]陈元龙.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角色学习的障碍[J].当代教育论坛,2017(4):59-64.
[4]顾燕燕.谈农村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13):11-12.
[5]白万民,段淑梅.农村隔代教育下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