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看点:车市大逃杀,准备好看戏了吗
来源:懂车帝 发布时间2023-05-23 10:05:55    

2023年以来的中国车市简直冷得不像话。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前两个月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去年下滑了19.8%,而3月份的销量预计还要同比下滑10%以上,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国内还笼罩在疫情封控的阴霾之下,可即便如此今年的汽车销量依旧同比下跌。在这样的车市寒冬下,无数车企都在降价寻求生存,各种新出的产品也是把价格诚意拉满,尤其在近期12万的C6刷爆车圈后,甚至引来了许多业内权威人士的担忧,他们警告这波降价潮可能会让车市发生“踩踏式降价”,导致车企营收严重受损,甚至会让部分车企难以生存。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2847.3亿元,同比下滑6.2%,汽车制造业利润为414.3亿元,同比下降41.7%,汽车制造业利润率3.2%、较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血淋淋的数据揭露了当下汽车制造业苦不堪言的惨状。事实上国内有大量的车企在过去的这些年一直处于一个低效益甚至亏损的状态,而当前这波车市寒潮的侵袭,很有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资料图)

在汽车圈,一直以来有个流量密码就是讨论“接下来哪些车企要完犊子?”,而在当下,这已不再是博取流量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值得思考的问题。那我今天就想来跟大家仔细聊聊究竟哪些品牌接下来会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理解为何如今中国车市如此之卷,在我看来有以下2点核心原因:

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品牌多到超乎想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过去每年的乘用车销量可以达到2000万台以上,巨大的蛋糕自然吸引无数车企前来抢食,几乎全球所有的汽车大厂都汇集在此角逐——至少曾经来过,同时还有大量的本土品牌参与竞争。很多人可能对国内的汽车品牌之多没有具体的概念,这里我拿欧洲以及北美市场市场来做对比。在欧洲和美国销售的汽车企业基本都只有15个左右,常规品牌数量大概在40个左右,那么在中国呢?我查了一下2月份品牌销量榜,结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目前在售的汽车品牌数量超过100个。。并且这个数字仅仅统计了在中国生产的品牌,而诸如雷克萨斯、斯巴鲁、保时捷等纯进口品牌还没有算进来。尽管考虑到中国的汽车市场销量(2000万)比欧洲(1200万)和美国(1400万)更大,但是很显然他们之间并不存在量级上的差距,所以理论上中国市场容纳量肯定是无法养活如此众多的品牌。历史上欧美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过品牌多如牛毛的时期,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市场竞争,大部分车企要么被收购,要么成为了历史,而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如今的国内市场正值油电过渡阶段。早些年前的市场几乎油车独霸舞台中央,而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成,并且在趋势上依旧还在增长。然而问题在于,中国车市从巅峰期2017年的2600万台新车销量,一直到去年的2000万台,整个市场的体量正在不断萎缩,同时新能源汽车又异军突起抢走了大量份额,这就意味燃油车的新车销量基本盘相较于几年前有着巨大的下滑,尤其对于那些新能源转型困难的车企,当下实在难熬。而另一边的新能源市场虽然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进场厮杀,但是真正吃上时代红利的屈指可数,更多的还是在亏钱卖车苟活的阶段。

综合以上两点原因,我认为未来在中国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品牌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说直白点,如果一家车企长时间挣不到钱,并且看不到实现盈利的希望,那么这家车企距离退市或者倒闭就是时间问题而已,因而在我看来有以下3类车企最为危险:

新势力车企。新势力车企亏钱卖车几乎是业内常识,关注汽车的朋友肯定有刷到过“XX品牌平均每卖一台车要亏损X万元”之类的新闻,而这正是新势力们当前的痛处,苦于无法实现盈利。虽然新势力车企背后有着大股东们持续不断的砸钱续命,但是这样的投资是建立在“将来能挣钱”的认知之上的,过去他们坚信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会让那些扎根电动车的企业们收获成功。然而这两年看下来,这个行业的发展红利似乎大头全被比亚迪和特斯拉吃掉了,新势力们只不过是在残羹碎屑里拼命厮杀而已。当下唯一能盈利的新势力恐怕只有理想汽车一家,这还是建立在理想月销2万+以及平均单车成交价超过40万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其他那些销量低迷且单车价格远不如理想的新势力车企们,毛利率必然非常难看,并且一旦投资者们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而选择退场,那么这些新势力车企必然会遭遇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当下已经有了不少先例,例如最近面临倒闭的威马汽车、自游家汽车等等。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新势力车企绝对绝对寥寥无几,在我看来,新能源这块更多的还是要看“旧势力”们的新品牌,比如深蓝、极氪、埃安等等,背靠大厂能够拥有稳定的资金链和成熟的供应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边缘合资车企。现如今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合资车企们自然就成了落寞的那一个,而其中本身就举步维艰的边缘合资品牌,在当下几乎快走到了悬崖边上。根据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快速攀升,今年已经超过50%,而合资车企尤其是日系车企下滑严重。

要说起这帮合资车企们,真的是浑身毛病,新能源转型慢,市场反应落后,产品性价比低,说到底就是外国传统品牌们在转型上的犹豫不决以及合资制度带来的先天性顽疾。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已经有不少国外品牌倒下,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铃木和雷诺,还有讴歌与菲亚特,并且这份退市名单在接下来一定还会不断拉长。过去我常常说,网络上日常倒闭的韩系法系其实并不危险,因为他们有着很强大的海外母公司给予他们支援。但是最近我开始有些动摇了,因为我发现我错误地低估了自主品牌崛起的速度与强度,当下这些合资车企们所拥有的产品技术壁垒已经越来越少,品牌护城河也跟着一同江河日下。在这个丰田大众都要疯狂降价的今天,弱势合资品牌们的前景只会更加黯淡,甚至像通用日产这样的车企也很难说不会遭遇断崖式下滑。在未来,如果一家合资车企无法拿出200%的诚意与决心去耕耘中国市场,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坍塌。哦补充一句,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放开合资车企中外方的股比上限了,甚至允许完全独资,所以你们懂我意思吧。

乏力的传统国企。在过去的这些年,市场竞争压力让许多民营的自主品牌都中道崩殂,诸如众泰、宝沃、力帆等等,这些个品牌都是日常被网友们鞭尸的对象,而现在回头看,他们死得一点都不冤,槽点多到罄竹难书,说简单点就是在造车这块人菜瘾大,还喜欢搞反智营销。但是问题来了,自主品牌里面有问题的仅仅只是这些山寨货色吗?要我说混日子的汽车国企可真不少,只不过由于合资爸爸能挣钱输血,外加地方政府又愿意大力扶持,硬生生的把扶不起的阿斗给扶起来了。。。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还是希望这些自主车企们能够支棱起来的,但是请不要让外部力量成为路径依赖,躺着挣钱的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无法自力更生的车企不配存活在未来的中国市场。

最后还得再啰嗦几句,每每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段经典对白:

A:XX车企赶紧倒闭吧

B:XX倒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先声明一点,我认为A和B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有道理的。从A的角度看,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车企不太讨人喜,有些是因为长期割韭菜惹众怒,有些则是不够重视国内市场导致销量节节败退,消费者盼着他们倒闭好像也说得过去。而站在B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品牌倒下对于消费者而言都不是好事,选择越多对于大家越有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我想说明的则是,车企的发展并非是由个体意志所决定的,一家车企不会因为几个人盼望着他倒闭就会真的垮台;同理,一个即将坠落深渊的车企也绝不会被一小群人的执念所挽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选手,请不要为他们找借口,输了就输了,没有“中国人不懂车”,也没有“劣币驱逐良币”,这些都只是车迷一厢情愿的哭坟。在未来,一定会有许多你很熟悉甚至很喜爱的品牌离开你,请不要过于难过,人生的成长本来就是在不停地向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告别。

“大人,时代变了”。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