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则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事实性错误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源于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历史童书作家张嵚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毫无疑问是一位大英雄。后人曾用这样一句诗,概括了他的表现: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在最后无力挽回败局的情况下,60岁的丁汝昌悲壮自尽,令人动容。
《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这本书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不少网友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何来投降一说?5月10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就网友反映《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一书插图使用不当问题做出回应,表示这本书存在不当插图问题,并停止该书的线上线下销售,全面收回销毁,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整改。
即便如此,针对这种歪曲事实的不当插图的争议仍未停止。有网友表示:“每一位为民族利益拼搏的人都值得纪念。甲午海战,丁汝昌受伤,无法指挥,坐在定远甲板上督战,而后,丁汝昌在拒绝日本诱降后选择自杀殉国。”也有自称“丁汝昌后人”的网友表示,“对于这种污蔑行为,我们丁氏后人会跟出版社联系,考虑诉讼。”
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何会屡屡出现这种违背历史事实的错误?对此,记者采访了历史童书作家、老张陪伴青少年阅读团队主讲人张嵚。
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所以又称为甲午战争。众所周知,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次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张嵚谈道,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的结局非常悲壮。作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毫无疑问是一位大英雄。如果没有丁汝昌,北洋水师可能会败得更惨,甲午战争更可能会败得体无完肤。之所以这么说,首先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方方面面均是弱于日军的,可以说是“以弱敌强”。
以黄海大战为例,北洋水师伤亡惨重,邓世昌壮烈殉国。据1895年出版的英国《布雷赛海军年鉴》统计,整个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的火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以上,远超日本舰队一倍,并且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德两国的海军命中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他花费了多少心血来提高海军的战斗力,他的统帅能力有多强。“他绝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没有能力的陆军。”张嵚说,并且在黄海大战中,哪怕清政府让他保船避战,不准出击,丁汝昌被捆住了手脚,但是作为水师提督,丁汝昌依然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旅顺大战前,丁汝昌主张率北洋水师援助旅顺,被清政府驳回。而后来旅顺失守,反而成了丁汝昌的责任。“即使这样,丁汝昌依然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率领水师在刘公岛与日寇决一死战。”张嵚说,在整个刘公岛保卫战中,虽然当时李鸿章严令北洋水师不许出击,但丁汝昌依然做了他能做的一切。皂埠嘴、龙庙嘴、鹿角嘴等三座炮台都是丁汝昌提前炸碎的,日军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装备。丁汝昌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当北洋水师中的一些人提出投降时,丁汝昌做了最悲壮的抉择。他无力挽回败局,所以把自己的提督印截去一角作废,这个举动是让他们无法用提督印来向日寇投降。“最后,60岁的丁汝昌在提督署里服毒自杀。”张嵚谈道,清军内部固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丁汝昌作为一名军人,他尽了自己的本分。
谈到儿童读物中出现的这种错误,作为历史童书作家,张嵚表示非常痛心。他说,其实除了丁汝昌,还有一些晚清年间的英雄遭到污蔑,并且还有一些毫无军事常识的段子流传,比如“主炮晾衣服”“军舰上养狗”等。这些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给孩子的历史读物中,毒害青少年,让人非常痛心。(新黄河记者:徐敏)
关键词: